2006/02/26

南方澳海洋紀事


原比想像中晴朗溫暖的週六上午有著海洋的氣息
參加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辦的「南方澳海洋紀事」紀錄片播放與討論會想看看是怎樣導演如何紀錄南方澳
南方澳是一個大型又複雜的港
交雜遠洋、近海各式的漁業
是台灣東部極重要的漁港


故事的主軸以大型圍網為架構
描述南方澳漁業的興衰
回數廿多年前
船公司魚貨量是以年收入億元來計算
當時的漁民每個月的收入超過一萬
那年代的一萬元是很大的
小時候買東西都還有以「角」來做單位的
一個星期有十元的零錢就很不錯了
有吃不完的零食了
更何況年代更早於我!


捕魚的技術越來越好、漁具越來越進步   所捕的魚卻越來越少
甚至讓「黑鯧」在短短的兩年多的時間中絕跡
讓你感覺到海洋的枯竭
漸漸的捕魚不再風光與獲得高收入
船長們到了六十多歲還沒辦法退休,沒有接棒的人是最主要的原因!
台灣的捕魚作業大概只剩幹部是台灣人
其餘的多為大陸、菲律賓、越南的勞工
大多數的不希望下一代在繼續這樣的苦日子
漁港中幾乎找不到年輕的一輩了
除了外籍勞工外


讓人覺得心疼的是只為了討生活與讓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
一趟捕魚可能長達半年以上
看著目送老公出海的妻子
相隔半年後再到港邊等老公的船進港
看到這邊
心裡感覺酸酸的
更酸的是想到來自異鄉的打拼人
回家這樣簡單的是卻是遙遠的夢想
都不願意離鄉背井
但是台灣還是他們最好的選擇,為了讓家鄉的妻小有更好的生活...
想到很多人批評不好的台灣
才是我們真正的家鄉
即是再不好
也要努力去打拼    要跟世界去拼!
不願意見到台灣淪為菲律賓,到國外工作是做勞工的...


幾年前去故宮看過16世紀荷蘭、台灣的一個特展(是不是16世紀有點模糊了,或許是17世紀吧!)
荷蘭的面積與台灣相差不多
差的是同時間的台灣、荷蘭卻有完全不同的處境
荷蘭人胸懷世界,家家掛的是「世界地圖」
當年船隊駛過太平洋用力呼喊出「福爾摩沙」那刻的台灣呢?


那年代荷蘭發動的戰爭並非軍方
而是商人
商人為了貿易與確保商業是可以發動戰爭的
那時的台灣呢?
從記錄的畫中只看到了梅花鹿四處奔波的天堂般景象
中國正值內亂之中
荷蘭人也就順勢佔領的台灣了


過去的歷史是借鏡
想想今天的台灣
雖然風風雨雨的
有多少值得驕傲的世界第一
與人口多達上億的國家相比絕對是辛苦的
但是台灣的人永遠有不服輸肯打拼的精神
拼的都是要爭世界第一


台灣的漁業在世界上也算是可觀的
隨著南方澳漁業的沒落產業外移
我們要再走出自己的天地
即便是在地圖上不容易找到台灣
也要做到讓世界上的人都認可、讚許的地方


這紀錄片看似簡單,卻意涵深遠!
有太多的旁枝都可以延伸成獨立的故事
很多的畫面與故事中真實的人物對話會讓你感動
台灣人的可愛、認真、打拼的精神完全的在這一部片中表現出來
或許跟「無米樂」那樣的感動人的是因為人而感動


看完這一部片
直覺想去成功找阿滿船長
再去聽他說故事
告訴他我看過這樣的一部片
一部在南方澳播放時很多人紅了眼眶眼角濕了的一部片


目前這一部片尚無發行
想看的朋友需要再等待看看有沒有機會了
絕對是很值得一看再看很有省思的一部片

永遠的鹿港

為什麼說永遠的鹿港呢?

是因為即便在瞬息萬變潮流中的鹿港

至今仍保有著傳統的執著

img96/4716/038qu.jpg
鹿港天后宮

img60/4041/043hs.jpg

鹿港天后宮

 

元宵節不知從何時起有了「北天燈 南蜂炮 東寒單」

似乎感覺像情人節、聖誕節般是商人創造出來的節日

鹿港的元宵節似乎還沒有被商品包裝

不變的保有對於傳統的傳承

 

正月初十五

是傳統的廟會節日

百年來不變的一樣在鹿港進行著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廟會活動

住在艋舺的好處就是廟多,當然廟會活動也跟著多了!

以前小時候沒什麼電視與娛樂

只要廟會活動

艋舺好不熱鬧啊!

路上多是滿滿的人看著熱鬧的廟會活動

 

第一次有印象去鹿港看廟會活動大約是十年前

至今除了新增一些電子的花樣外

都還維持著傳統的薪傳

img96/9417/069xk.jpg

 廟會活動的開頭

 

img159/2541/077ts.jpg


一腳穿草鞋、一腳赤腳
前掛餅(咸光餅 註1)後掛豬腳
其實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不知道這有什麼含意
我很想知道....


img163/279/089vg.jpg


 


img119/8117/098ud.jpg


 


img60/6522/101po.jpg


 土地公爺爺手捧元寶,元寶中放置糖果!


img156/9534/119ui.jpg


 


img99/340/124tn.jpg


 


img99/89/136gn.jpg


以前的艋舺的小朋友都不騎馬,而是坐轎子。轎子由四位大人扛,轎上會掛有很多「咸光餅」,大家都會趨前拿一個祈求健康、平安!


img99/3976/141hz.jpg
踩高蹺很好玩!小學的體育課我很喜歡踩高蹺!有高人一等俯視群眾的感覺


 


或許很多人覺得這是宗教活動
但我覺得宗教活動之外,傳統中教導我們敬天尊賢都在這樣的活動中教育著人們。
一般的民間信仰中我們將受苦受難解救大家的人神格化
最具代表的就是媽祖
對於天,我們拜天公;對於地,我們有土地公、地基主等
告訴我們要尊重大地,對於先人的努力付出要知恩,後代的我們要胼手胝足努力打拼。


傳統的文化正式微中
新的文化衝擊帶給我們多元的選擇但必須承受更多的社會壓力、不安與動盪。
從不覺得以前的文化、傳統是包袱
新的時代要學習、融合新的文化與知識但不能忘本、忘記文化


艋舺的廟會已經沒什麼人在看了
已無當年的滿街人群
八點檔的時間很多人選擇守著電視機
不再到馬路上等待八家將、七爺、八爺、土地公等神明走過家門口了
已經快二十年沒再伸手接到咸光餅
幾乎忘了咸光餅的味道


 


後記


沒想到在鹿港看到很像毛毛蟲的氣球,真是有趣!
當然,鹿港天后宮跟大部分的廟宇一樣,也有蝙蝠為大家祈福。
img60/4336/012st.jpg
熱鬧的鹿港
img60/3467/028mh.jpg


毛毛蟲氣球
img60/9054/052za.jpg


有找到蝙蝠嗎?


註1:


『鹹光餅』是一種比蘋果麵包硬,圓形而且中間穿孔的平安餅,『鹹光餅』又稱『繼光餅』或『咸光餅』,這種餅是官將首及八家將和大仙尪仔  出巡時所必備的重要配件之一。


其實鹹光餅有個有關愛國將軍英勇睿智的傳奇故事。相傳明代將軍戚繼光在奉命要追捕福建沿海的海盜時,因伙夫做飯時灶煙昇起引得海盜來襲,戚繼光為了要克服敵人,便叫伙夫做些烘乾以便儲存的乾糧,餅中以繩穿成串,以便士兵們攜帶,後人為了紀念戚繼光將軍的睿智,便將這種餅命為繼光餅,這也就是戚光餅有名的由來。


老一輩的信徒總是認為掛在官將首身上的叉刀或尖槍上的鹹光餅具有驅邪的特殊功能,所以拜拜後的鹹光餅就是別人所說的『吃平安』(台語),據說小孩吃了「頭殼硬、好祅飼」〈台語〉,年長者吃了「長壽保平安」,鹹光餅是從新莊傳出來的,這也是新莊的特產之一,多年來鹹光餅依然扮演著神靈保護子民的重要信物及角色,這也使得新莊迎文武大眾爺廟更是出名,聽說大眾老爺非常靈驗,常替人民解決許多大大小小的事,許多人拿到大眾老爺賜的鹹光餅吃了便可保平安,所以鹹光餅經蓋上主印文後,即成為平安信物。


附註:本內容參考官將首(呂江銘先生)一書

2006/02/08

友誼

晚上跟國書看了新春強檔大戲—霍元甲

精彩的武打與緊湊的劇情不愧是李連杰的最後一部武打片

比起晚期的救世主及鬥犬好看多了

 

戲院的燈光漸漸亮起

迴盪在腦中的不是那爍古震今的招式

而是霍元甲與農勁蓀之間真正的友誼

愈久而彌堅

 

雖曾因各有理想而起爭執

卻也讓人體會真正的友誼就是不求    不求回報  也不記過往

 

最近整理家裡

找出一箱滿是灰塵的鐵盒子

裡面滿滿是過往的信件

一封封的打開來再回味

涼涼的天卻有一顆熱熱的心

 

現在的科技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聯繫已經沒有時差了

反倒是這些電子郵件、簡訊能留多久?

看著信、卡片、明信片

思索許久

或許該題起筆寫寫信或卡片了

不管對方會不會留著

比起制式化的電子賀卡、經過不知多少人的轉寄信等

至少是一份心意

特別是今天又收到志銘從北海道寄來親手做的賀卡

更是點滴在心

 

友誼不是應該的

是要去努力來的

收到朋友的邀約應該是高興的

千萬別裝忙

免得多次的不理與爽約

以後再也收不到邀約了

等到大家漸漸忘了你的時候

就要自己學會享受一個人了

別怨天尤人

 

伍思凱曾唱過一首歌「有夢有朋友」

歌詞中有一段是...人生長路上因為你,我會變得更堅強!夢想在左手,朋友是右手,未來才會變得有看頭....

 

懷抱夢想是容易的

實現夢想是需要努力與契機的

朋友就是那契機

別忘了你的朋友

再忙,都要跟他聊個天、吃個飯!

更要看看他發達了沒有

 

記得下次mail給我時,附上你的地址吧!